head
left
right

行业新闻

specialColumn
天量信贷惹祸 货币政策转向陷两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9 20:08:35
浏览量:

据路透分析称,中国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否转向的分歧正在加大.尽管中国政府屡次强调政策基调不改,但面对如此依赖扩张信贷投放的这一现实,货币政策到底将何去何从显然颇费思量.

  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撰文明确表达了对当前货币政策的担忧,认为应当控制信贷规模;而作为政府智囊团的国家信息中心报告则认为,货币政策并不具备转向的条件.

 

  她表示,我国现有贷款结构,是不利于货币政策转型的。美、欧央行实行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加大基础货币投放,替补商业银行信贷的不足。这些操作是短期的,按周、月,最多三个月买入票据和社会上的金融资产,世界主要国家中央银行都在考虑寻找恰当的时点,改变目前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寻找退出的时机。而我国创造货币的,不是中央银行的短期操作,是商业银行的长期投入。目前中长期贷款占比达到51%,长期贷款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不继续增加贷款供应,必然有一批项目要断掉资金链,成为烂尾工程;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投放货币,就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现在已经处于两难状态,如果我们不尽早统一思想认识,尽早采取措施,就会错失良机。

 

  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就坦称,"现在对货币政策的看法分歧很大,括银监会和央行....近期银监会出台一系列规范性举措目的就是挤干水分,让信贷资金流入实体领域."

 

  他解释称,虽然上半年银行的放贷规模很高,但很多的资金最後又转化成存款流回到银行的帐上.因此不能单纯看放贷规模,更要好好研究放贷结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期连续发布或拟出台数项新规.在央行货币政策总量调控难有作为的复杂局面下,银监会无疑承担起了引导信贷流向、规范银行行为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责任.

 

  而中国股市的反应更为灵敏,自8月初以来累计下跌近两成,充分显现了投资者对货币政策转向及银根收紧的担忧.让市场更加聚焦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

 

  不过一位央行的不具名官员就明确指出,"货币政策不能绑在股市这架战车上,着眼的应该是宏观经济大局."

 

  而近日,有消息称,中国银监会于8月19日向银行下发了一份规定调整草案,草案要求银行在计算资本金时扣除由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和混合型债券,计划收紧银行资本金要求,以遏制银行贷款发放速度。

 

  天量的信贷是福是祸?

 

  不可否认,能够让中国经济快速摆脱底部并企稳回升的功劳簿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当记头功.眼下,尽管各国央行均表达了扩张货币政策未到退出之时,中国是否应与之保持同步,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上周就称,数年来中国一直在微调货币政策,央行近期在声明中称将"动态微调"政策并非新动向.

 

  身为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的文章则更进一步为央行行长的观点作注释,指出中国央行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现在处于两难状态,如果不采取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的措施,将埋下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

 

  她认为,从2003年至2007年来看,商业银行上半年的贷款量基本占全年的60%至70%,五年平均下来是65.5%.依照这个比例,今年的信贷总量将达到11.1万亿元人民币,全年的贷款增长幅度将达35%以上.这样高速的信贷增长,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她在文章中称,"中国经济确实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绝对不能依靠信贷冲抵,适度的货币信贷能够给国民经济作出贡献,过度的货币信贷投放对社会而言不是福音."

 

  不过,更倾向于宏观经济领域研究的国家信息中心报告则认为,中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西方国家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有所不同,粮食储备和外汇储备充裕,稳定价格水平的基础条件较好.未来中国可能更多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货币政策需要就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早作预案.

 

  报告认为,随着经济运行逐步向正常化方向变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力度也需要从前期的"非常之策"向正常化方向变化,但信贷规模的调整不应出现"急转弯",以免人为造成国家刺激经济的投资项目因缺乏後续资金而出现半截子工程等,进而产生新的呆坏账.

 

  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很显然,专注于银行领域与专注宏观的中国学者对货币政策何去何从看法相去甚远.尽管如此,天量信贷难以持续中不言喻的事实,研究机构更是预计中国年内会有收紧银根的举措.

 

  投资高盛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中国货币政策的方向会在今年四季度得到调整,伴随以50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而在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的信号进一步显现後,2010年将出台力度更大的调控措施,包括三次加息.

 

  报告称,目前为负值的通胀率突显出中国对于经济前景为何保持着温和的论调.然而,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造成的基数效应的减退以及通胀率的上升,调控措施的出台也就顺理成章.

 

  报告认为,政府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和强度将逐步增强.预计四季度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50个基点,到2010年年底之前将进一步上调150个基点;利率方面,预计在2010年年底之前分三次上调一年期贷款利率,每次上调27个基点,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两次.

 

  而中国国家信息中心最新报告称,中国经济回暖趋势正在逐步加强,预计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约8.5%.同时中国仍处于轻度通缩,货币政策不具备改变方向的条件,下半年必须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使是动态微调,也必须时时观察经济运行的新变化而相机抉择,留有馀地。

downLoad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