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0473-965188
传真: 0473-2017669
网址: http://www.wuhaicb.com
投融资体系建设是地方政府为解决有限的政府财力和投融资能力与全面加快发展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破解资金瓶颈问题的有效办法。
业内人士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国内经济健康发展不断取得进步的情况下,金融办职能升级是强化金融支撑地方经济建设与金融稳定体系建设同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此举将使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的渠道更为通畅,而金融办将以统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为重点,完善投融资体系。
目前,许多省份金融办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建设地方投融资体系。
重庆市从2002年末开始将全市各类分散的政府资源全面整合,组建了水务控股、城投公司等政府建设性投资集团,目前12个融资平台净资产达1390亿,累计实现融资额815亿;天津市城投集团2004年成立,市政府陆续注入经营性资产,2007年又成立了金融城投公司,目前集团总资产1700亿元,收入20多亿元,实力雄厚的投融资平台为政府开展全方位投融资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支撑。
据天津市金融办副主任杜强介绍,结合当前国家实行适度宽松的政策,天津市对投融资平台进行了大的整合,整合之后的平台大体上分为3个层次:一个是市政府一级的投融资平台;第二级平台是要求天津区域内的18个区县原则上只保留一家政府背景的投融资平台;第三层次是对区域内个别经济相对发达、财力比较强的,就专业项目设立专业的平台。
“由于感觉到个别融资平台自身的运作能力不强,天津还将对政府背景的投融资平台进行再次整合。”杜强说。
关键的问题是,投融资体系能否撬动金融杠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呢?
重庆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王军认为,融资平台拉动了重庆的经济增长。重庆金融资产的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到6月末不良贷款率占比只有1.49%,位列上海、北京之后;利润上半年达到了78亿,资本利润率达到了23%,高过全国的平均水平。金融产业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迅速增长到3000多家,其中70%以上在县区级,总的银行借款从一万多亿迅速增加到五万多亿。
武汉城投是整个中国地方政府投资热潮的一个缩影。
已经“大手笔搭建平台、规范化管理运营、多渠道开展融资”的省市,刺激了许多地方政府,它们在艳羡之余,也都该出手时就出手。据媒体报道,在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公布后,各省区相继公布了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但与这些计划不匹配的是地方的财力。在4万亿政府投资项目中,中央政府只能出1.18万亿元,需要地方财政配套1.2万-1.3万亿元,剩下的则需通过市场融资。而通过中央财政代发地方债,只解决了2000亿元的资金来源。
以重庆为例,2009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中央的4万亿投资配套,由重庆市主导的道路、桥梁、旅游、水务、旧城改造等基建项目的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重庆市去年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900亿元。其中的缺口全依赖地方融资平台。
尽管银监会以及相关专家对此提出了风险警示,但是地方政府无法终止投融资平台的建设。《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贷款通则》不让地方政府直接借款,《担保法》不让地方政府担保。没有渠道,只能借助投融资平台解决资金难题。
此间,多位专家建议,要尽快建立完善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表示,地方政府融资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由隐形负债向显性负债转变;第二,由靠银行贷款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转变;第三,由指令担保向信用评级转变。文宗瑜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可以选择依托各类国有投融资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可以创造条件申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开发区或科技园,也可以努力探索并尝试设立资产证券化的融资经营基础设施项目公司。
全国金融办联席会议中心执行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金融网总裁、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这对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金融办来说,是一种信用考验。化解的办法只有一个——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
综合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正在稳步改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各地区的融资渠道日趋多元化;金融体系与地方政府之间显示出良性互动关系。
何世红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做为一个国家工程,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地方经济、城市投融资、城市品牌、居民素质和社会稳定的好坏,并且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综合竞争力。因此,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主动性进一步加强,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政府”,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有力抓手。
而地方政府金融办同时作为投融资平台的规划者和金融生态建设的推动者,一定能够统筹兼顾,为地方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地方政府也显然已经意识到,只有重视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何世红说。